海南橡膠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守牢橡膠產業的“根”和“魂” 堅決打好護林保膠“攻堅戰”
■海南農墾報記者 王明月 通訊員 宋玉瑤 高春朝 林斌
“前面還亮著兩盞燈,快追!”話音剛落,巡邏人員立馬朝著光亮處飛奔而去,在凌晨的膠林里上演了一場你追我趕的“貓鼠游戲”——這是日前發生在海南橡膠邦溪分公司大嶺二隊膠林里的一幕。
“我們接到舉報反映有人偷膠水后,每晚都跟著隊長下隊巡邏。那天凌晨膠工都割完膠回家了,我們在巡邏時發現林段里還亮著兩盞燈,便連忙追趕,最終繳獲了偷膠者的摩托車并成功收回了膠水。”海南橡膠邦溪分公司大嶺派駐組組長廖成凱回憶說。
天然橡膠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物資,在海南經濟發展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對此,海南橡膠始終胸懷“國之大者”,秉持“為國利民、膠融天下”的使命,堅決打好護林保膠“攻堅戰”。
墾地融合 放大警保聯控效能
海南橡膠龍江分公司由原龍江分公司、珠碧江分公司、衛星分公司、金波分公司重組而成,現有林地土地面積18.3萬畝,其中橡膠面積17.1萬畝,土地、橡膠資源分布在55個生產單位,與多個市縣村鎮交界,護林保膠保地工作難度大。
8月10日,凌晨1時,在位于白沙黎族自治縣的海南橡膠龍江分公司雄英一隊橡膠林里,燈火閃爍,該分公司警保聯控大隊工作人員的身影時隱時現。他們正在巡邏,巡完一片膠林就立即趕往另一片膠林。
“近年來,分公司積極協調屬地政府及各級執法部門,主動作為,嚴厲打擊偷膠毀林、侵占膠林土地等違法犯罪行為。截至目前,共查扣抓獲涉膠涉林案件8宗,協助公安機關查處涉膠涉林案件9宗,繳獲膠水417.7公斤,雜膠25公斤,查獲占種、占地4宗,處理4宗,有力地維護了正常的橡膠生產秩序。”海南橡膠龍江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這正是警保聯控工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海墾企業與屬地公安機關聯合建立警保聯控工作機制,進一步統籌整合墾區保安資源和墾區護林保膠力量,充分發揮警保聯控齊抓共管的優勢,維護社會治安穩定和墾區正常橡膠生產秩序。
與青山為伍,和林海為伴,克服酷暑的難耐和蛇鼠蟲蟻的侵擾,不論黑夜白晝,翻山越嶺,日復一日穿梭在膠林間,海南橡膠各基地分公司警保聯控大隊始終盡職盡責地守護著橡膠產業的“根”和“魂”。
在日常的護林保膠工作中,警保聯控大隊成員練就了“千里眼”“順風耳”,成為膠林動態信息員,通常他們也是發現報告偷膠毀林、侵占膠林、偷盜膠乳等情況的“第一人”。
“一天好幾個林段,警保聯控的成員每天巡邏8小時以上是家常便飯。”海南橡膠西培分公司護林保膠辦公室主任王榮精說,在日常巡邏工作中,該分公司還設置了明哨和暗崗,對重點林段和路段、重點人員進行強制性的防范打擊,更大限度地遏制侵占國有橡膠產品和侵占國有橡膠林地的行為。
齊抓共管 織密織牢“安全網”
走在海南橡膠西培分公司生產隊要道、橡膠林間、收膠站里,記者隨處可以看到一條條懸掛著“嚴厲打擊遏制違法偷膠賣膠行為”字樣的橫幅。原來,走村串戶,宣傳教育,早已是海南橡膠各基地分公司護林保膠保地的日常工作。
“膠工是橡膠生產關系中的第一要素,我們會定期下隊宣傳,積極引導教育膠工遵守職業道德,服從管理,共建和諧的勞動關系。”王榮精說,西培分公司自始至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聯合屬地政府加強宣傳和教育工作,對周邊村民進行宣傳科普,增強職工群眾法治觀念,創造人人參與護林保膠保地工作的新局面。
“今年來,我們以生產隊為單位實行‘四統一’‘三完全’制度,即統一割膠、統一收膠、統一按常規路線回到膠站、統一涂藥和施肥,割完全、收完全、稱完全,從而對橡膠產量進行實時動態監控。”海南橡膠西培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謝建堂告訴記者,目前分公司領導包點片區、片區領導包點生產隊、總部部門包聯系點、生產隊管理人員包膠工的管理模式,由點到面,已形成人人參與,齊抓共管的管控網絡。
在海南橡膠龍江分公司,膠工們使用統一樣式的特制收膠桶吸引了記者的注意。經了解,這也是該分公司加強生產管理的重要舉措之一。
記者了解到,今年海南橡膠龍江分公司聚焦主業深化改革,加強隊伍建設,創新完善管理機制,相繼修訂出臺了護林保膠保地新規、土地規范化管理、森林防滅火管理等護林保膠保地獎罰制度,對護林保膠工作職責、工作內容、防范措施、激勵機制、責任追究等事項,形成了明確規定。
不僅如此,海南橡膠龍江分公司還充分運用橡膠智慧平臺,動態分析涂藥周期、刀期的每日產膠量,通過智能化對比、實地修正,精準識別產量異常,快速處置違規行為;設立獎罰機制,對違規加工、銷售橡膠初產品者給予其初產品市場價值最高40倍處罰,不斷加強干膠生產環節管理,堵塞漏洞,促進橡膠生產良性循環。
海南橡膠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公司將加強對侵占國有林地的打擊力度和宣傳力度,以“零容忍”的態度嚴肅追責、嚴厲打擊遏制違法行為,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織密織牢護林保膠“安全網”,守護好國有資產,為天然橡膠產業發展打牢基礎,始終扛起保障國家戰略安全的責任擔當。
來源:海南農墾報